微耕機相對其它農田機械來講具有體積小、結構簡單、容易操做、輸出功率大、綜合利用好等特點。它主要由發動機、傳動、工作和操縱部等組成。
發動機是微耕機的動力源,主要有汽油和柴油兩種,一般功率在2.2~5.1kw之間,均為單缸機。傳動系統的作用是傳輸動力,降低轉速,增大扭矩,主要有傳動箱、皮帶輪或鏈輪、三角帶或鏈條等。工作部件:主要是旋耕刀總成,包括旋耕刀軸,旋耕刀和銷釘等。旋耕刀軸一般為圓管與刀柄座焊合,是用來安裝旋耕刀的。旋耕刀是旋耕的切削部件,分為L型鈍角刀和L型直角刀。鈍角刀入土性能好、省力,地塊較硬時選用。直角刀碎土效果好,應用于土地不太堅硬的地塊。操縱裝置:主要有把手、離合器、變速桿、油門等。把手控制微耕機運行方向,一般左右、上下均可調整。離合器、油門操縱手柄分設在把手上,便于操作.
微耕機也叫微型耕耘機,園田管理機。它屬于拖拉機變異,具有獨特的工作方式和結構特性。微耕機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產生的。開始主要應用小麥、水稻和園田。經過20余年的完善,到新世紀初,其技術基本上趨于成熟。日本、韓國、意大利、法國、美國等均為微耕機研究、生產、運用發達國家,在技術上處于領先的地位,而我國引進較多的是韓國機型。
我國研究開發微耕機的單位也很多,到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農村種植結構的調整,微耕機的研發可謂是風起云涌,全國有百家之余,僅山東省就有30多家,我省也有近10家。但從總體看,我國研制的微耕機普遍存在技術不成熟,生產數量少,成本高,性能差等問題,使生產銷售均出現了“瓶頸”困難,一時的微耕機“熱”變得“涼”了。
又經過了2-3年的低谷徘徊調整,到2003年,微耕機發展進入了成熟階段,形成了以廣西藍天、重慶合盛為代表的南方型和以山東華興、北京多利多為代表的北方型。從結構性能上分化成簡單和標準型兩大類。簡單型功能少、作業單一,但價格低,一般在3000元/臺左右;標準型功能多,綜合利用率高,加工的精度也高,價格也較高,一般主機價格在5000-7000元/臺,配套齊全需萬元左右。廣大農民對微耕機的認識使用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從單純地旋耕作業向綜合利用方面發展?,F在微耕機已應用到旋耕、犁耕、播種、抽水、噴藥、覆膜、剪草、開溝、運輸等多種作業環節。
相關評論 共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