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W技術的理論基礎是,母豬乃是很危險的疾病傳播源。研究表明,絕大多數成年母豬和進入配種年齡的后備母豬對許多傳染病血清學檢驗陽性,但母豬本身對許多疾病是安全的、有免疫力的。仔豬在2~3周齡前可憑借從初乳母源抗體獲得的被動免疫抵抗病原,在5周齡后則可憑借自身產生的主動免疫抵抗病原,而在2~5周齡之間處于免疫力薄弱期,此期如與母豬共處極易遭受感染并遷延終身。SEW的關鍵技術即在此免疫薄弱期到來之前(14日齡左右,具體與需要凈化的疾病種類有關)即實現仔豬超早期斷奶并遠離母豬隔離飼養以切斷病原從母豬到仔豬的垂直感染,并在以后的保育期及生長肥育全過程中,不同批次豬群始終處于彼此隔離和相對潔凈的環境中,以阻斷豬群間水平感染。
不同疫病母源抗體為仔豬提供的被動免疫保護能力持續時間不同。只有在母源抗體的有效保護時間內斷奶并隔離飼養,才能切斷病原的垂直傳播。由于不同疾病病原微生物的傳播途徑和能力存在很大差異,為切斷傳播所需安全隔離距離也不同。
SEW的基本內容和技術要點
A、摸清疫情、全面免疫
B、吮好初乳,早期斷奶
C、嚴格隔離、分段飼養
D、生物學安全措施
3 關鍵技術--早期斷奶
A斷奶日齡
斷奶日齡主要是根據所需凈化的疫病及飼養單位的技術水平而定。斷奶越早,切斷病原體垂直傳播的機會越高。14~17天的斷奶日齡范圍對大部分豬場是很理想的。母豬大腦、子宮和卵巢均需要時間從分娩中康復,這三個器官通常在分娩后14~15天就可復原。斷奶日齡太小(7~10 日齡),會嚴重影響斷奶至再次發情的間隔時間。
B環境控制
斷奶仔豬對環境溫度的要求主要與采食水平有關。由于采食量低,活動量大,仔豬在斷奶后4~6 天呈負能量平衡,臨界溫度下限高。一旦仔豬能正常采食且不發生腹瀉,斷奶仔豬舍的環境溫度可迅速降低。體重為4.0~4.5kg的豬斷奶時,豬舍溫度應保持在30.6~32.2℃,以后每周溫度下降1.7~2.2℃,直至達到育成舍溫度。研究表明,仔豬斷奶1~2周正常采食后夜間舍溫比白天降低5.6℃,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采食量,降低取暖保溫費用。早期斷奶仔豬欄的大小以每圈容納15~20頭為宜。
C 飼料
早期斷奶仔豬由于消化道發育不成熟并經歷多重應激,對飼料要求較高。飼料首先應膨化處理,同時添加免疫蛋白和酶制劑、酸制劑等,提高飼料利用率和仔豬免疫力。
SEW是凈化或控制豬場疫病的經濟有效的技術途徑,而疫病問題的解決,是實現養豬效益和實現綠色豬肉生產的基礎和前提。因此,SEW是健康養豬產業化發展的戰略選擇。
乳命源高免奶粉中含有各種純有機有機礦物質,如硒、焦磷酸鐵等。并含有豐富的脂肪酸成份,能有效補充飼料外所需特種針對性營養的需求。可降低仔豬的各種應激乳命源溫馨提醒。
相關評論 共0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