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態透水混凝土地坪材料應用于海綿城市建設
“雨季一來,城市看海”。我國99%的城市目前都是快排模式,雨水落在硬化地面上只能從管道中集中快排,強降雨一來,修再多管道也不夠用。許多城市幾十年前的地面徑流系數是0.3,現在是0.7,也就是說現在一下雨70%的水要在地面流淌,許多嚴重缺水的城市就這么讓70%的雨水白白流失了。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大量工程建設做地面硬化使得形成了“鐵殼城市”,導致雨水無法滲透到地下。鋼筋水泥過多地替代能夠涵養水源的林地、草地、池塘,裸露的土地成為稀缺的資源,自然水循環系統就被切斷了,導致城市無法“自由呼吸”,產生“熱島效應”。
彩色混凝土透水路面 海綿城市
海綿城市是指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通過屋頂綠化、雨水收集利用設施等措施,讓城市像“海綿”一樣,能夠吸收和釋放雨水,彈性地適應環境變化,應對自然災害,做到“小雨不積水,大雨不內澇,水體不黑臭,熱島有緩解”。
傳統城市開發建設中道路占據了城市面積的10%-25%,而傳統的道路鋪裝材料也是導致雨水滲透性差的重要隱私之一,除了景觀鋪裝方面可以通過透水地坪鋪裝實現雨水滲透之外,還可以將園區道路、居住區道路、停車場鋪裝材料改為真石麗彩色混凝土透水路面,加大雨水滲透量,減少地表徑流,滲透的雨水儲蓄在地下儲蓄池內經凈化排入河道或者補給地下水,減少了直接性雨水對路面沖刷然后快速徑流排水對于水源的污染。
相關評論 共0條